大雪過后,小麥會怎么樣?
發布時間:2019/2/11 17:17:03
第一個問題:今年早春氣溫變化得這樣的劇烈,算不算是倒春寒?
回答是肯定的:不算!
因為倒春寒的標準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氣溫(5天平均超過10℃)進入春天以后,由于寒潮降溫的作用,又將生物學意義上的氣溫拉回到了(5天平均氣溫低于10℃)冬天,這樣的表現才算是倒春寒。而近期的高溫表現是讓氣溫達到了進入春天的標準,而即將過去的這次降溫雖然明顯,但是降溫后的5天平均氣溫沒有達到10℃以下,而是馬上的升溫——使得氣溫又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春天自己的“步伐”。
第二個問題:這次“不算倒春寒”的降溫,對小麥有沒有影響呢?
回答也是肯定的:有!
理由是:①降溫之前,氣溫“太高”了,在“太高”下的降、且“大降”,肯定對小麥有影響、且還會有明顯影響。同我們人感冒一樣,忽冷忽熱容易讓人感冒。②降溫對應的兩個幼穗敏感時期幾乎都趕上了:一個是北部冬麥區或黃淮北片稍晚一些對小麥幼穗的傷害;另一個是黃淮麥區低溫對幼穗+花粉粒的傷害。③就是一些降溫明顯局地連同對葉片的傷害。統統這些傷害都沒有有效的補救措施,一些傷害后的澆水施肥噴藥類的措施只能是在遭受災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沒必要的投入。
第三個問題:降溫后,對小麥傷害的幾種表現形式——
第一,就是我們馬上就可以見到對葉片的傷害。此時傷害的葉片大都是最嫩的旗葉、倒二、倒三葉,這些葉片是有“雙重”功能葉片,它們不僅負責當下的營養制造,還擔負著小麥灌漿期營養制造的重任,所以傷害的是葉片,影響的是小麥產量。當然,看著葉片被傷害這樣,不一定幼穗就一定被傷害,至少品種間會有明顯差異。
第二,對幼穗的傷害,如同第5、第7張圖片的表現。這些傷害有些我們暫時還看不到,要等到小麥抽穗以后看了。一般抽穗以后表現有“光桿(小穗退化了)”、“半截穗(穗子上部退化了)”、“和尚頭(就有頂部小穗完整)”等,今年有不少地方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對花粉粒的傷害。這個傷害將是巨大的,因為黃淮北片以南沒有見到穗子的麥區都有這種可能。最最敏感的時期是旗葉已經抽出,旗葉葉鞘距倒二葉耳2~4厘米,幼穗“苞”已經在倒二葉鞘中微微隆起時。
花粉粒被傷害的表現有三種類型:
①穗子抽出后顏色淡黃、麥芒有毛乎乎的形態,這種穗子基本就是完全不孕不育了(圖片第4張所示);
②抽出的穗子基本正常,但靠穗子頂部有顏色變淡、麥芒變得毛乎乎形態,這樣的現象說明穗子頂部被傷害了,形成禿尖或我們說的“頂不孕”現象。
③抽出的穗子完全正常,但從開花到結實出現了三種不正常:a 正常開花,但沒有花藥或花藥很少很小(圖5)。這種情況,基本就是整個穗子的不孕或低孕了,是低溫將花藥傷害了,穗子的結實性很差。b 開花和花藥都表現正常,但花后一兩天內有第二次開穎現象。這種現象說明低溫將部分花粉粒傷害了。這種穗子授粉后,沒有形成正常受精,于是出現了第二次開穎。這第二次開穎又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開穎了,但由于田間外來花粉量不足或時期不配等問題,很難形成異交,最終只是部分穗子的禿尖或缺位等(圖9);第二種是在田間開穎的同時田間有較大量的花粉,異交就形成了,這樣的情形,不影響當代的產量,但收獲的籽粒由于異交,不可作為種子再用。c開花正常,也沒有第二次開穎現象,但灌漿后發現有缺位現象,我們管它叫“隱形不孕”。這種現象不是較專業人一般很難發現,特別是那些穗子較方的類型。很多時候是人們看著這種小麥長得不錯,但收獲時發現產量較低。
(圖1:雪與開放的干枝梅同在。)
(圖2:有雪的麥地。)
(圖3:結霜的葉表面和葉鞘內稍稍“隆起”的幼穗。)
(圖4:葉片有受傷害痕跡了。)
(圖5:如果有這樣狀態的穗子,說明問題還是挺嚴重的,這種穗子就直接退化掉了,根本形不成能夠抽出的穗子。)
(圖6:依據這樣的株型、顏色和繁茂程度表現推斷——這個品種低溫受傷害的可能性不大。)
(圖7:低溫冷害后對小麥幼穗的傷害情況。)
(圖8:幾年前河南某些地方發生低溫冷害對小麥開花習性影響的情況——開穎了,花藥小了、花藥沒了……)
(圖9:低溫冷害對小麥結實性的影響——有點過于嚴重了,為了說明問題。)
文章來源:小麥研究聯盟
長按識別二維碼,了解更多
分享到: |